首页

92美脚论坛

时间:2025-05-25 05:02:55 作者:美信用危机警示全球治理变革紧迫性 浏览量:68408

  近日,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宣布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,同时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“负面”调整为“稳定”。这不是美国第一次被降级。此前,标准普尔和惠誉分别在2011年和2023年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调至Aaa以下。美国最高信用评级接连失守,不仅暴露出其国内经济治理的深层缺陷,更折射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紧迫性。

  穆迪此次调降评级,源于美国政府债务与利息支出的持续攀升。数据显示,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总额目前已超过36万亿美元,仅今年6月份就有6.5万亿美元的国债到期。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,2025财年上半年(2024年10月份至2025年3月份),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已超过1.3万亿美元,为历史上第二高的半年度财政预算赤字。穆迪警告,美国持续的大规模财政赤字将进一步推高政府债务和利息支出负担,财政状况很可能会恶化。

  评级下调立即引发金融市场连锁反应:3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5%,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升至4.5%以上,美元指数波动加剧,全球资本避险情绪显著升温。有分析认为,这一现象凸显国际市场对美国财政可持续性的深度担忧,以及对美元信用基础的信任危机。

  作为全球最大债务国,美国融资成本上升将产生双重冲击:一方面推高全球借贷利率,加重新兴市场债务风险;另一方面削弱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稳定性,促使国际资本加速多元化配置。2011年标普和2023年惠誉调降评级均引发全球市场动荡,在当前美元地位相对弱化的背景下,美国此次被降级将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更深远影响。

  美国信用危机的本质是其经济治理长期失衡。近年来,两党在财政政策上陷入增税与减支的二元对立,债务上限谈判屡次演变为边缘政策博弈。为攫取短期政治利益,两党持续推行减税增支政策。穆迪指出,如果美国国会2017年通过的《减税与就业法案》得以延长,未来10年内,扣除利息支出后的美国联邦财政赤字将增加约4万亿美元,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负担占国内生产总值(GDP)比重将从2024年的98%升至2035年的134%。与此同时,美国政府滥用关税手段、激化贸易争端,导致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加剧。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,今年一季度,美国GDP环比按年率计算萎缩0.3%。这是2022年以来美国经济的最差季度表现。面对此次评级下调,美国政府将其归咎于“政治决定”,却回避财政纪律松弛的核心矛盾,这番“甩锅”姿态暴露出其治理逻辑的短视与失灵。

  主权信用评级下调是一面镜子,照见了美国经济治理的积弊,也映射出全球治理体系转型的迫切需求。面对单极货币体系与多极化发展错配、债务危机传导与风险防控机制失衡、传统治理架构与新兴经济体诉求脱节的矛盾,世界各国需要凝聚变革共识、相携相向而行。一方面,要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治理结构,构建多元货币协调机制;另一方面,要完善全球金融安全网,强化区域性清算系统和双边货币互换安排。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前景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,各国唯有摒弃零和博弈思维,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,强化风险共担机制,才能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。(郭言)

  来源:经济日报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能跋山能涉水,比亚迪无人“全地形车”发明专利公布

文化消费的升级、文化出游的需求,对旅游景区、文博机构供给提质,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。专家认为,旅游景区、文博机构要主动作为,而非被动等待,在时间、空间、产品上寻找增量,整合资源;文旅部门也应开掘有潜力的文旅场所及产品,提供更为丰富的“打卡”可选项,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,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。

博物馆是“教师”,不是网红

记者调查发现,这款短剧App还以“看剧赚钱”的方式急速扩张,吸引了一批此前没有看短剧习惯的中老年人。“打卡、签到、看剧都能领各种钻石,每天凌晨自动兑换成现金收益。”齐女士表示,她62岁的母亲此前并不看短剧,是被朋友推荐才下载,“从早刷到晚,每天能挣个两三块,攒够30元就能提现,老太太很乐呵。”

中国越南跨国高铁,要开建了?

2013年2月在甘肃考察时,习近平总书记曾专程到定西市渭源县实地考察引洮供水工程建设。2024年9月,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听取引洮供水工程情况汇报。他要求加强维护和管理,让这项工程在沿线群众生产生活中发挥更大效用。

中国南海伏季休渔期结束 海南万帆抢“鲜”出海

毕福洋说,投放至赛里木湖的高白鲑属自然生长,在不破坏环境的同时,保证了品质。出口至芬兰的高白鲑鱼子酱颗粒饱满、色泽清透,深受客户喜爱。

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人才汇聚长春展示新技能

对于理财公司存续产品规模的下降,普益标准研究员何雨芮认为,首先是因为投资者此前“破净”阴霾还未完全消散。由于债市波动等原因,2022年出现了两次破净潮现象,不少投资者无力面对产品净值连续下跌,纷纷赎回产品。即使“破净潮”过去已有半年多,但个人投资者恐慌情绪并未完全消散,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理财公司存续产品规模下降。其次是各类资管产品的竞争加剧,部分银行理财投资者向公募基金迁徙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